讓我再次意識,一切事物的體驗均來自於內在記憶的重播。
―― 聽聞您活躍在世界各地參與活動。請問在什麼時候開始實踐清理的呢?
Mary:自開始清理直至現在已經實踐14年了。4年前開始在各國舉辦的SITH課程以講師身份巡講。
―― 內在的平靜,呈現於生活層面了。
Mary:我和丈夫的相處模式中,因雙方都一致認為”自己是對的“,生活中爭執較多。但是實踐清理,針對當下執念越加清理,越會讓我輕鬆的放下執念想法。自然而然地,期望並認同神性智慧賦予我的當下存在,心想是因為丈夫沒有看到內在真實的自我,所以會這樣。同時尊重對方的想法,我們的相處關係由緊張變得融洽。
過去,丈夫回家後從來不會向我提及工作上的事情,現在也發生轉變。回家後會和我主動分享工作的體驗以及尋求我的建議,讓我感受當下對於丈夫而言,作為妻子我的意義所在。
更加有趣的是,我和丈夫的關係融洽後,丈夫與公司合夥人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好。公司裡發生事情的體驗關聯於家庭。家庭內的紛爭體驗如可在當下透過體驗而獲得解決,那麼同樣的記憶將不會重播在工作中。多數女性朋友已經明白並體驗,透過清理,當孩子,夫妻,親屬以及祖先關係融洽,回歸平靜當下時對丈夫的工作影響也是很大的。
―― 是哦,因育兒和家庭,妻子無法回到社會中參與活動,導致丈夫忽略妻子的存在。
Mary:我之前的情況就是這樣。當我體驗沒有受到丈夫尊重時,意識到,是因為「自身忽視內在小孩,沒有尊重內在小孩」而發生。當我對丈夫懷有不滿和憤怒時,其實是內在小孩將她的感受在向我傳遞資訊。此刻的我立即面向自身開始清理,向內在小孩傳達我的愛意。不在執意的與丈夫爭執,而是選擇放下此時的記憶,不在期待。讓我非常清楚意識,我與內在小孩的關係狀態呈現在生活中外在事物的發生。
「與內在小孩」的關係非常重要!
―― 我個人曾經因體驗「總是被別人忽視」的記憶而煩惱,事實是自身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從而導致同樣體驗的發生。眼前呈現事物的體驗來自內心的呼喚哦。
Mary:是的,是這樣的。當你與內在小孩之間的關係不足或感受並不融洽的時候,我們首先會想到透過他人或外在事物試圖去改變當下體驗的事情,忽略內在小孩的資訊,如果它感受不到滿足,那麼無論我們如何努力,最終仍體驗不到滿足帶給我們的快樂。
關愛呵護內在小孩,針對我們而言是最富有的一項投資。當下,如果你感受到與某人的關係不融洽,此刻請與內在小孩溝通,接收它傳來的資訊,並對此信息進行清理。當自己期望獲得的事物在透過與內在小孩的溝通,並一同分享時當下體驗的每一時刻,結果會是,自身,你的周圍,乃至一切事物回歸零的存在,順利進行。
在我的婚姻裡,自從結婚後,我一直期待丈夫可以在下班回家時贈送我鮮花。哪怕僅是一朵,只送一朵這樣的要求雖然有提過,但是未曾實現,因為這事情我還傷心的哭了。後來,我意識到,當下我需要透過清理與內在小孩保持良好的關係,為內在小孩送上鮮花。在我這樣去做之後,內心深處感概從未有過的平靜和滿足,同時意識自身真正的期待和富足。
就這樣持續清理過後,漸漸的我不在期望先生會送我鮮花,心情也不會失落。神奇的是,不知不覺中先生下班回家居然帶回來鮮花送給我。在前往日本授課出發前,先生還對我半開玩笑的說,不要忘記我,記得一定要回家哦,送給我從未收到過的一個非常大的鮮花禮物。
―― 是與內在小孩對話溝通嗎?
Mary:一切問題的發生,均來源於自身與內在小孩溝通不足而呈現。大多數人在人際關係面臨問題的時候,選擇努力尋找外在關聯試圖去解決問題。而實質是,面向自身與內在小孩之間良好的關係尤為重要。放下期待先生可以主動協助自己處理家裡的事物,面向自身,透過清理內在小孩傳遞的資訊,與之保持良好關係,我相信,總有一天,先生會主動的自發的協助自己並參與家庭中的事情。
在我的婚姻裡,自從結婚後,我一直期待丈夫可以在下班回家時贈送我鮮花。哪怕僅是一朵,只送一朵這樣的要求雖然有提過,但是未曾實現,因為這事情我還傷心的哭了。後來,我意識到,當下我需要透過清理與內在小孩保持良好的關係,為內在小孩送上鮮花。在我這樣去做之後,內心深處感概從未有過的平靜和滿足,同時意識自身真正的期待和富足。
―― 是與內在小孩對話溝通嗎?
Mary:是的。內在小孩的聲音,存在於自我的內在,是一個微小的聲音。如果我們與內在小孩之間關係融洽,就不會在生活中體驗孤獨和寂寞。如果當下的你感受體驗到的是孤獨,那就意味著內在小孩在向你述說傳遞此刻它感受到的孤獨記憶。它默默的在等待你的回應和呵護。
內在小孩感受愛的呵護之後,如同小孩子一般,為了母親願意主動去做好多的事情。如同在接受探訪前,半開玩笑的對內在小孩說,你可以對我說50次我愛你嗎?它給我的回答是,好的。我再次對它說,那可以請你對我說500次我愛你嗎?它依舊高興的回應,好的好的。!
―― 哇,這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呢!現在,世界上發生種種的問題,其中有深刻的社會問題未獲解決,這也意味著因內在小孩的關係的失衡而呈現嗎?
Mary:我不知道,或許是,或許不是。
例如,在美國目前好工作的機會並不多,但是當我的孩子在找工作時,我試圖清理關於工作的記憶。結果是孩子們在一家非常好的公司找到了工作。
―― 結果,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個,透過清理與內在相連。
Mary:我理解了,你也理解了,大家都理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