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際關係的各種課題中,被他人不公平對待,或許是最讓人感到痛苦與受傷的體驗之一。
你是否曾經體驗過,被無理地對待,遭受不實的指責,甚至被當作替罪羔羊,成為某種情緒或局勢的出氣筒?
當那樣的情境發生時,你是否也曾在那股無法抗拒的恐懼,憤怒與痛苦中,努力尋找出口,想要逃離那一切?
也許你曾經試著透過溝通來達成理解;
或試圖尋找一位能支持你,站在你這邊的人;
甚至希望至少有人能聽懂你的立場,理解你內心的委屈。
然而,遺憾的是,這些努力──無論是溝通,尋求支持,或讓他人理解,往往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本質。
那種「我被攻擊了」的感覺,並不是靠對話就能消失的。
也不是別人理解你當下的立場,就能讓痛苦平息。
因為,會發生這樣的情境,本身就意味著:你在那一刻,其實根本沒有一個「穩定的立場」可言。
你所體驗的,只是一場彷彿被突然拋入戰場般的混亂。
在失去真正自我的狀態下,我們每個人都不自覺地扮演某個角色,在那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,毫無疑問地捲入其中,彼此爭鬥。
我們的潛意識,在極為漫長的時間裡,一直處於某種戰爭狀態,並在問題出現的瞬間,自動回到那些早已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。
所以,當你感覺自己正在體驗一場明確的劇情,「這件事發生了,然後某人又做了什麼,最後一切變成這樣」,請知道,這只是記憶在混亂中重新投影出的一齣戲。
你所看到的,是記憶混成一團後呈現的劇情版本。
然而,你卻渾然不覺自己已經再次踏入了那個過去的戰場,一邊心想:「這一次該被犧牲的,不該是我吧?我明明是個好人啊。」
你可能也會說:「我只是想這麼做而已,怎麼會變成這樣?」
你並沒有意識到,在你所意圖與渴望的行動背後,那些久遠的「故事」已悄悄浮現並主導了一切。
而你所真正該做的,並不是分析誰說了什麼,誰的態度如何,誰是敵人誰是朋友…
因為那一切,只是你被投射進去的電影場面,那部戲的佈景罷了。
而在那齣戲裡,每個角色都還在戰爭中。
你只是又跳進去了。就這樣而已。
戰爭還在持續,甚至正在升溫。
但你真正的任務,不是去贏得這場戰爭,也不是大聲喊出你的正義,或召集盟友一起反擊。
真正重要的,是回到當下,回到你內在真正的自己,重新拾回你心中的光,也讓那份光,照見他人內在同樣存在的愛與本質。
這正是你現在能做的。
我所能做的,是把注意力重新帶回我的尤尼希皮里—我內在的孩子。
我可以對祂輕聲說:
「對不起,讓你再次被帶進這場戰爭。」
你或許會想:「未免也太誇張了吧。」
但當你因為一段理不盡的經體驗而被迫陷入孤立,你是否也曾感受到那種,幾乎讓人覺得「我可能會死在這裡」的深層恐懼?
我們的表層意識,其實無法得知:
此刻在尤尼希皮里—內在小孩中,究竟是什麼樣的記憶正在重播。
正因如此,當你覺察內在的孩子正在受苦,不管那是透過什麼樣的情境所觸發的,只要發現祂感到害怕,驚慌,不安…
請允許自己暫時放下分析,判斷和思考,退後一步,靜靜地陪伴祂。
此時此刻,比理解「為什麼」更重要的,是讓這個內在的孩子重新感受到—安全與愛。
平靜
蒙米拉尼‧拉姆斯特朗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