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放棄清理自己,我認為這是實踐清理時最重要的要訣。
這是什麼意思呢?舉個例子來說,當身體因受傷或生病而出現不適的狀況時,我首先會清理自己。雖然身體是我的一部分,但身體也有它自己的自性。
透過這個身體,此刻我正在體驗疼痛,感受痛苦,感到不安。這一切,都是蓄積與我內在的記憶而讓我去體驗的。
因此,透過清理,我可以放下這些記憶。
舉個例子來說,有一次我去做血液檢查,過去1年左右,我的血液數值有些偏高。我一直以為沒有達到標準就是不好的事。但實際上,這個數值始終很穩定,真的很穩定。也就是說,它是持續一致的。
然而,我卻逐漸忘記了這件事,反而被一些責備自己的念頭困住了。「一定要低於這個標準才行」「要把數值控制在某個範圍之內」「必須做些什麼來改善」等等。但是,這些念頭,其實是在說我試圖去操控我的身體。
所以每當這樣的思緒浮現時,我都會進行清理,然後和自己的身體對話,身體就會這樣回答我:
“We are where we’re supposed to be.”
「我們正處在我們該在的位置上。」
這句話並不是說,無論身體處於什麼狀態都可以置之不理;也不是說,無論醫生說了什麼都不應該聽從。
我想表達的是──此時此刻,身體正在向我們展示的一切,其實都是對我們來說最好的訊息與提示。而這也意味著,這正是現在最值得我們清理的記憶。
當我們不加任何判斷地,先進行清理時,就能釋放那些原本不屬於我們身體的記憶,並將身體的運作交託給神性存在。
當我們受傷或去做健康檢查時,會讓醫生檢查我們的身體,並根據檢查結果產生各種情緒和判斷。但這一切,其實都是讓我們與身體找回原本運作狀態的清理機會。
大約1年前,我在每年一次的例行健康檢查中接受了心電圖,也就是針對心臟的檢查。為了進一步了解心臟的功能,我做了所謂的「心臟超音波檢查」,並從醫生那裡拿到了結果。
醫生這麼說:「你以前好像發生過心髒病發作喔。」
我回答:「咦?我從來沒有心髒病發作的體驗啊。」醫生接著說:「你看這裡,有這樣的跡象。」他指著某處向我解釋。但實際上,我從未感覺到類似的症狀,完全沒有印象。我平常也有運動,會跑步,游泳,而且從未出現過喘不過氣的情況。
醫生說:「那麼,我們6個月後再請專科醫師檢查一次吧。」於是6個月後,我重新接受了檢查,結果醫生這樣說:「啊,這大概是儀器的誤判,完全沒有發現任何心髒病發作的痕跡。」
那麼,那段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我也不知道。但在那段時間裡,我一直針對心髒病發作的恐懼進行清理,也會與自己的心臟對話。
所以,也許那時真的曾發生過某種狀況,也可能根本沒有。但神性存在在那之後為我做了什麼,我無從得知。只是,醫生對我說:「就到這裡結束吧。」
當我們致力於追求健康時,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是健康的。然而有時候,我會覺察到那個「努力變得健康」的自己,其實充滿了傲慢,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帶有一種暴力性。
我們仍然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身體。當我們認為「本來的身體應該是這樣」,「應該做到這樣才對」的那一刻,實際上正在被清理的是「記憶」,而不是那份「渴望健康的意願」。
當記憶獲得釋放的時候,我們透過靈感,能夠正確地待在當下的位置,做該做的事,做出該做的選擇。
於是,身體會在需要休息時自然地休息,在需要減重時透過各種方式達到調整,若有需要,也會接受手術等治療。
我們會過著美好的生活,找醫生,選擇治療方法,只是為了讓身體變得「健康」(依照我們的定義)。但真正能給出「正確且完美答案」的,只有神性存在。
當我們清理,並與身體一起覺察到原本各自擁有的自性時,即使那意味著我們需要進行康復,服藥,或接受手術,那一切也都是屬於我們身體的「神聖計畫」。
平靜
中里琴
